警示!“晕厥的百灵鸟”把戏属于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美女医学生便秘诱发心脏病发作,一丝不挂被拉进医院社死?今天看到了一个“关于我便秘导致心脏病发作,晕倒后赤身⭕体被送进医院,查房的还是同校同学这件事”的段子,很生动地描述了一种社死场景,
说:
一位原本就有心脏病史、即将毕业的美女医学生,为了解决便秘,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踩在马桶上使出“蹲位”拉屎大法终于战胜了便秘。
兴奋之余,这位美女猛地站了起来,结果诱发了心脏病发作导致意识丧失,从马桶上摔了下来。
结果,一丝不挂地被疾驰而来的急救车拉进了医院;更严重的是,接诊的还是自己的带教老师,跟着查房的是同校的实习同学。
带教老师给出的诊断是“便秘后突起晕厥”.
是段子,不是科普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很高明的段子。
但,有的网友偏偏当成科普来看,评论说:“作者文笔这么好,在社死的同时还不忘给网友科普,相信以后一定是一位超好的白衣天使”。
甚至有生物医学界人士也表示“学到了新知识”。
然而,如果当成科普来看,文章至少存在三处可以“一票否决”的硬伤:
第一,假设文章描述的场景是真的,医学诊断却是“晕厥”,标题中“便秘导致心脏病发作”的说法不成立;
第二,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急救车一丝不挂地拉进医院。因为,晕厥是一过性脑血流灌注不足而引起的暂时性意识丧失,倒地平卧后脑血液循环立刻恢复,意识通常在半分钟到2分钟内自行恢复——即使文章描述的场景是真的,其意识丧失无论如何也坚持不倒急救车的到来就会自行苏醒;
第三,有关晕厥发作的机制异常混乱,完全不可能出自医学专业人士之手。
从“便秘后突起晕厥”到“晕厥的百灵鸟”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篇文章所描述的所谓“便秘后突起晕厥”的场景的确可以诱发晕厥发生。
而且,即使在没有心脏病、血管弹性(血管舒缩调节良好)的青少年,都可以通过类似的动作程序,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能自我诱发晕厥,这个过程被称为“晕厥的百灵鸟”(The fainting lark)。
“晕厥的百灵鸟”这种把戏曾经在西方广泛流行,尤其是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玩这种把戏的目的有两个,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或者,有时候为了逃避某种不情愿的任务而“装死”。
“晕厥的百灵鸟”把戏主要包括3或4个步骤:
两腿膝盖弯曲的“深蹲”;
快速深呼吸造成换气过度20秒;
突然站起;
关闭的声门用力呼气,即做 Valsalva's 动作。
受试者完成这个系列动作后,可以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倒地,失去意识;
但,到底平卧后,脑血流会在数秒内恢复,半分钟到2分钟内恢复意识。
这种把戏不会对身体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因而会被一些年轻人当成娱乐活动玩耍;但倒地时还是有可能造成意外外伤伤害。
仍属于一种危险动作,任何人千万不要模仿!!!
“晕厥的百灵鸟”为什么会诱发晕厥?“晕厥的百灵鸟”这种把戏看上去简单,却“运用”了至少3或4种可以减少脑血液灌注的生理机制,可以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使得心脏舒张期脑血液灌注降低到足以发生晕厥的程度,甚至降低到零(上图下排所示)。
早在1951年,就有科学家为了回答玩这种把戏家长的咨询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过度换气前臂容量(血液循环)增加
过度换气,会降低血液二氧化碳分压(浓度),导致脑血管收缩,肌肉血管却可以舒张,从而降低脑血液灌注;
深蹲,可以阻碍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减少心脏输出量,从而降低脑血流量;
突然直立,可以引发体位性低血压,进一步降低脑血流量;
Valsalva's 动作时食道内压力
Valsalva's 动作,可以升高胸腔内压,同样可以降低脑血流量,这也是咳嗽、喷嚏可以诱发晕厥的原理;但是,如果在过度换气基础上再进行Valsalva's 动作,则降低脑血流量就会大大增加。
单纯Valsalva's 动作(A)与预先过度换气(B)的血压影响
尽管限于研究条件,没有涉及血液二氧化碳和脑血流灌注量的测定,也可以说明“晕厥的百灵鸟”这种把戏集几种生理机制于一身,可以使得原本不存在任何病理基础的儿童、少年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足以自己把自己弄晕厥。
文章开头说的那个段子中描述的“美女医学生”解决便秘的“努力”,几乎完全复制了“晕厥的百灵鸟”这种把戏的全部程序。
唯一差别在于,Valsalva's 动作发生在突然直立之前。
因此,段子中的场景完全诱导晕厥的发生,不需要“美女医学生”预设“自己”有心脏病史,把晕厥“偷换”心脏病发作则更是画蛇添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