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一种常见的餐桌蔬菜与配料,近年来大有征服全国食客之势头,而在其老家西南片区,当地的老餮们更是无辣不欢,甚至靠其下饭。所谓四川的香辣、重庆的麻辣、湖南的干辣、贵州的酸辣,不同的口味却是各有各的精彩。此外,西南地区的辣椒还有更特殊的一点,那就是这里的辣椒通常又被称人们为海椒。
明明是公众皆知的辣椒,为什么又要叫人家海椒呢?这还要从辣椒来入中国讲起。
15世纪末,伴随着新航路开辟而出现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之间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物种大交换,原产于南美、墨西哥的辣椒也迈开了向全球扩散的步伐,并在明朝中后期,逐渐传播至中国大陆。在明代的《群芳谱 菜谱》中对于这一新来物种的记载相当生动:“番椒,白花,实如秃笔头,色红鲜可观,味甚辣,子种。”再到后来,这种从东边大海上飘洋过海来到中国的植物就被人们叫成了海椒,逐渐流传开来并在湿气重的西南地区牢牢地扎下根。
因为来自海上,所以被称为海椒,这样的命名方式并不罕见。除了有海椒,生活中我们还经常听说过的洋芋、洋柿子、洋姜、洋蓟等,无一例外,都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自美洲大陆漂洋过海来到这里的。
植物的名称往往蕴含着其自身的家族基因密码,看到植物的名字往往能够判断其原产地与迁入中国的方向。像是包括上面提到的洋芋、洋柿子(番茄)、洋姜、番薯,多是自东方大海对岸的南北美洲传入的;而像胡瓜(黄瓜)、胡桃(核桃)、胡麻(芝麻)、胡萝卜、胡椒之属,则大多是自中东、西域地区传入我国。这东西两大方向的物种交流,加上本地原产作物,直接催生了中国大地上丰富多彩的物品门类和千变万化的中华菜系,进而影响了无数百姓的餐桌饮食与日常生活。
既然辣椒是后来的,而《群芳谱》中又明确提及其辣味,那便说明在辣椒传入中国之前已经有了为大众熟知的辣味植物存在。没有辣椒,辣味又来源于哪里呢?
其实是茱萸,没错就是那个“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茱萸。
中国先民对于茱萸辣味的使用应该很早,在汉代的《神农本草经》中便曾记载:“茱萸,性热,味辛、苦,有小毒”;而在《本草纲目》中则说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在辣椒没有传入中国之前,茱萸提供了最原始的辣味来源与感受,也许正是由于其独特的辛辣气味,所以在后来的重阳登山活动中人们才将其佩戴身上作为驱邪之物。而在辣椒传入后,辣椒自身所具有的易种植、易获取、更鲜辣的相对优势使其逐渐取代茱萸,成为了为我国后世辣味的主要来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