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医生工资低

在全国两会的热烈讨论中,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的一则提议,如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千层浪。他直指当下医疗行业的痛点,犀利指出个别医疗机构已然迷失方向,将经济利益奉为圭臬,竟把科室奖金、职工晋升以及职称评定,统统与创收生硬挂钩。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无疑让医疗服务的天平严重失衡,也让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深受其扰。



为此,宋兆普代表郑重发声,建议借助立法这一强大武器,清晰界定医院的公益属性,严格规范医院与医生的行为。他着重强调,必须严禁医院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从源头上掐灭过度医疗的火苗,杜绝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乱象;与此同时,医务人员的薪酬体系应彻底与业务收入“解绑”,让医生能够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到患者的诊疗工作中,回归医疗服务救死扶伤的本质。而对于收红包、拿回扣这类严重抹黑医疗行业形象的恶劣行径,更要秉持零容忍的坚定态度,以雷霆手段严厉打击,全力净化医疗环境,重塑行业清风正气。


从患者权益视角审视,一旦这一建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将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福祉。过度医疗的减少,意味着患者不必再为那些不必要的医疗开支买单,能够以更加合理的费用,获得精准有效的治疗。就拿慢性病患者来说,他们长期与病痛相伴,需要持续服药和定期检查,经济负担本就沉重。若医生不再受创收指标的裹挟,就能避免过度检查和高价药推荐,这对于慢性病患者而言,无异于卸下了长期背负的沉重枷锁,经济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


置身医疗行业生态层面考量,这一举措将如同一场及时雨,润泽干涸的土地,有助于重塑纯净的医疗行业环境。当医生摆脱经济利益的桎梏,便能够将全部精力聚焦于提升医疗技术、钻研病情诊断,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医疗行为将重新回归救死扶伤的初心,医疗行业也将沿着更加专业、纯粹的康庄大道稳步前行,进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其中,为行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力。


聚焦医生职业发展维度,打破薪酬与业务收入的关联,恰似为医生们营造了一个公平、健康的工作“绿洲”。不再因所在科室创收能力的差异,导致收入天差地别,每个医生的辛勤付出和专业价值,都能在这片“绿洲”中得到公正的认可与回报。这无疑将极大提升医生群体的职业满意度和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在热爱的岗位上安心耕耘、发光发热。


事实上,在政策的版图中,早已为医疗行业的规范发展指明方向。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就浓墨重彩地提出要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对医院内部分配的指导监督,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政策。同年8月,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浙江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并且提出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重力争达44%,注重医务人员稳定收入和有效激励。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严禁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这一规定,尽管多年来三令五申,执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如今,公开下达硬性创收指标的现象,在舆论监督与政策管控下,确实有所收敛,变得不那么明目张胆。但隐性或软性的创收关联,却如同隐藏在暗处的“幽灵”,依然普遍存在。例如,医院在发放绩效奖时,不少仍依据科室创收多少进行分配,科室对医务人员的绩效分配亦是如此。这种潜在的关联,如同无形的手,使得“努力创收”的观念在部分医院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心中根深蒂固。新入职医生在职业选择时,往往倾向于创收能力强的眼科、牙科,而儿科、急诊科因创收困难遭受冷遇,一些公立医院中亏损科室被压缩规模等现象,都是这种隐性挂钩的直观体现。



面对这些棘手的挑战,社会各界并非束手无策。一方面,公共财政部门应切实加大对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保障其基本运营和长远发展的需求。就像云南省曲靖市财政局,在经济下行压力巨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依然积极作为,通过确保补助标准落实到位、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补助、支持在岗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落实乡村医生家庭签约服务以及支持乡村医生在岗培训等一系列举措,为乡村医疗发展筑牢根基,改善乡村医生工作条件和职业环境。


另一方面,卫生健康管理部门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调研医疗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方案。同时,建立起严格的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等方式,确保医疗机构严格执行新的薪酬制度,对任何形式的变相创收行为都能及时发现、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



宋兆普代表关于医生薪酬与业务收入脱钩、严禁下达创收指标的建议,与过往政策一脉相承,共同勾勒出医疗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公益方向发展的宏伟蓝图。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犹如逆水行舟,但只要社会各界、医疗机构携手并肩、齐心协力,随着立法等手段的持续完善和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医疗服务必将挣脱经济利益的枷锁,为广大群众送上更加优质、公平、值得信赖的医疗关怀。


临床医生那句无奈的心声——“我们想治病救人,却被迫逼成了‘销售员’”,道出了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心酸与渴望。小编对此提议举双手双脚赞成,但提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毕竟,医务人员也有自己的生活,也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责任。所以,首当其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便是:医生的收入从哪里来?为了保障医疗的公益性,公共财政理应扛起兜底责任,加大对公立医院的财政投入,确保医生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稳定,让医生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治病救人。


作为同行,您对取消创收指标有何独到见解?医生的收入又该如何切实保障?


欢迎畅所欲言,留言参与讨论,让我们共同为医疗行业的美好明天出谋划策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