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脂肪液化是指切口的大量脂肪细胞破裂,细胞内脂肪颗粒外溢,分解,形成液状油脂,积留于切口内。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众所周知,脂肪液化严重影响切口愈合,增加感染风险,严重的会造成败血症,脓毒血症危及生命。那么骨科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今天就为大家分享脂肪液化发生的原因及治疗策略!
为什么会发生脂肪液化?
1、肥胖:肥胖患者术后易出现切口脂肪液化
2、高频电刀的使用:高频电刀操作简单、止血效果优良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愈合能力受损,易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等术后并发症
4、手术切口保护欠妥
5、缝合技术和缝合方法
6、其他因素:高龄患者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怎么样预防脂肪液化?
对付脂肪液化,防患于未然,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术前,术中,术后都需要注意。
1、术前评估患者的肥胖程度,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手术切口,选择脂肪较薄、皮肤皱褶较少的部位。肥胖患者施行微创手术最佳。
2、加强无菌操作,合理使用高频电刀。使用电刀时,将强度调到以恰好能切割组织为佳,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的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用生理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以免擦伤,避免过度牵拉。仔细止血,少钳夹和结扎组织,电凝止血灼点尽可能准而小。
3、关闭腹膜后以大量生理盐水、甲硝唑注射液或稀碘伏水冲洗切口,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缝合时注意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对合好脂肪层,不留死腔,缝合间隔适当,缝线松紧适度。
4、术后要加强患者血糖、血压的监控,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术后第二天及时换药,注意观察切口,做适当挤压将渗液寄出,避免脂肪液化。
5、负压吸引球皮下埋管引流。腱鞘缝合后冲洗脂肪层,脂肪层不予缝合,对,没错,一针不缝,再厚也不缝一针,从切口下端稍下一点打洞穿入引流管(引流管要再剪几个孔),丝线固定后,4-0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挤扁吸引球形成负压,72小时拔管。
常见注意事项:
1、吸引管剪孔不要太靠近接头处,要不然管子稍微往外一点就会漏气负压不能形成。
2、孔不能剪的太大拔管的时候会断的。
3、皮下缝合一定注意不要缝到管子!
4、止血要彻底
5、及时拔管,管子毕竟是个异物,且本身占有一定空间组织不能对合,拔管过迟也会适得其反,一般不超过72小时。
建议
术区常规碘酊消毒2次,待干燥后酒精仔细脱碘;术中电刀幅度控制在30-40W之间;使用冲洗枪,分层多次冲洗;手术切口尽可能不小;术后每日换药一次严密观察;敞开敷料,红外线照射,3/日;必要时可挤压伤口,检查有无脂肪液化
努力提高缝合技术;能置管就不放引流片;及时更换敷料。@头条辟谣
@南方健康 @今日头条 #健康大V创造营# #谣零零计划#
#骨科康复与组织愈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