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德国为什么叫纳粹

9月3日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第79周年。

我个人在朋友圈看到很多人转发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的视频或者新闻,其中不乏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

但与此同时,我发现很少有一篇文章,或者一个视频来解释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它又有什么危害,我们为什么要“反法西斯”?我们学习历史、铭记历史的前提就是要了解历史,这样才可以避免犯同样的历史错误。

所以今天就和大家简单的讲一下,什么是“”法西斯主义”?它和它的另一个兄弟“纳粹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呢?


回顾20世纪的世界政治舞台,我们将不可避免的聊到“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这两种引人注目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它们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更是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滔天巨浪。

首先我们让先来看一看法西斯主义的起源背景:

法西斯主义起源于20世纪初的意大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社会动荡、经济混乱,而这一时期的意大利也正面临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高失业率、通货膨胀、贫富差距加剧以及政治体制的无能,这些词汇充斥在当时的意大利社会中。此外,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意大利在巴黎和会上未能获得足够的战后补偿和领土扩张,而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不满情绪。


在此背景下,贝尼托·墨索里尼于1919年创立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运动。

法西斯主义最初是一种革命性的群众运动,吸引了大量战后失业的退伍军人和因经济危机而遭受困境的中产阶级。法西斯主义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强调国家的统一和力量,迅速获得了广泛支持。

墨索里尼在1922年通过“向罗马进军”掌握了意大利的政权,标志着法西斯主义从一种政治运动转变为一种国家统治形式。

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其主张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反对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和民主制度,认为这些制度会削弱国家的力量和统一。

此外它还反对共产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经济政策上,法西斯主义引入了“法团主义”(Corporatism)的概念,即通过建立由雇主和工人组成的行业协会(即“法团”)来管理经济,以调和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利益。这种经济模式被认为是一种“第三条道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旨在避免阶级冲突,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此时,在让我们回看到欧洲的另一个国家——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德国,不仅面临巨额的战争赔款,还遭受了领土的丧失和军队的限制。

《凡尔赛条约》、战后经济危机,以及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动荡,这些无一不激发了德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情绪和复仇心理。

而就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于1920年加入德国工人党,并很快成为其领导人,将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SDAP),即纳粹党。

纳粹党通过煽动民族主义情绪、宣传反犹太主义和反共产主义,迅速吸引了大量失业工人、退伍军人和中产阶级支持者。1933年,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纳粹党迅速掌握了国家权力,建立了独裁统治。

纳粹主义的核心理念是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纳粹主义强调所谓的“雅利安人种”的优越性,认为德意志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其他民族尤其是犹太人被视为低劣的种族,甚至是危害民族纯洁的毒瘤。

纳粹主义的种族主义理论不仅在意识形态层面宣扬民族仇恨,更在政策实践中推行种族灭绝和种族清洗。

与法西斯主义类似,纳粹主义也反对民主制度和共产主义,主张通过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来控制国家,但其目的更为极端和专注于种族纯洁。纳粹政权实施了一系列反犹太法律,最终在二战期间发动了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系统性种族灭绝。


虽然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都是20世纪的极权主义意识形态,并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但其核心理念和实践方式上仍存在显著的差异。个人理解这种差异更多是墨索里尼与希特列二人之间的政治理念差异。

例如从意识形态的核心上看,法西斯主义的核心在于民族国家的崇拜和对国家权力的绝对服从,而纳粹主义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种族主义,特别是反犹太主义的极端理念。

法西斯主义虽然也表现出一定的种族主义和反犹太情绪,但其种族政策并非其核心要素,相比之下,纳粹主义的种族主义是其意识形态的基石。

纳粹德国不仅在法律上实施了一系列反犹太措施,而且在实践中执行了大规模的种族灭绝和清洗政策,包括对犹太人、罗姆人、残疾人、同性恋者等群体的系统性迫害和杀戮。

而另一边,在经济政策上,法西斯主义期望通过法团主义来调和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试图通过行业协会的合作来管理经济和减少阶级冲突;而纳粹主义虽然也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其核心是服务于战争机器的运行,追求通过战争和扩张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纳粹经济政策强调军事化和为战争服务,而非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调和与合作。

此外,法西斯主义通常以单一的领袖和党派来控制国家。而纳粹主义不仅有强大的党派(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更有复杂的党卫队(SS)、冲锋队(SA)等组织体系,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政治权力结构。

与此同时,纳粹党在德国社会的渗透和控制比法西斯党在意大利更加广泛和深入。纳粹德国建立了高度军事化的社会组织体系,并利用秘密警察和情报网络全面监控社会。


最后再简单讲一下,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对世界的影响:

1、二战的爆发与全球影响: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诱因之一。

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推行极端的种族主义政策,并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吞并了包括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在内的多个欧洲国家。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直接引发了二战的全面爆发。与此同时,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也积极参与了轴心国的军事行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类伤亡和经济损失,也对国际关系和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战后,国际社会认识到极权主义和侵略扩张的危害,联合国的成立以及《联合国宪章》的制定,标志着一种新型国际秩序的形成,即基于主权平等、国际合作和集体安全的国际体系。

二战的结束也标志着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历史终结,法西斯意大利和纳粹德国的失败成为20世纪历史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2、对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首先,二战后,民主制度在西方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巩固和推广,极权主义政权的崩溃使得西方世界更加坚定地捍卫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核心价值观。

其次,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暴行以及对人类的巨大伤害,使得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和反极权主义情绪高涨,同时也警惕任何形式的极右或极左极端主义的回潮。

此外,纳粹主义对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迫害以及大屠杀带来的深刻历史创伤,推动了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的通过,明确了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国际承诺,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战后的纽伦堡审判也开创了国际刑事司法的先例,为追究战争罪、反人类罪和种族灭绝罪等国际罪行提供了法律框架。


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作为20世纪极端极权主义的代表,不仅导致了战争和人类灾难,也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

它们证明了极权主义的残暴和不可持续性,这种政权通过高压手段维持统治,忽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它们也提醒着我们,民主和自由不仅是政治制度的选择,更是防止极权主义和极端主义复活的有力保障。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始终铭记历史的教训,警惕极端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其他形式的极端思想的抬头,加强对极端主义和仇恨言论的防范,维护社会的和平、稳定和多样性。

最后我想表达的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的灭亡,不仅是一段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现象,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和正义的奋斗史。

我们必须不断反思和学习这段历史,以确保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维护社会的文明进步和持久和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