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会突然心悸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突然心慌、心跳加速,却又查不出明显的心脏病。

很多时候,大家会以为是情绪问题,觉得可能是压力大、休息不好,或者单纯是焦虑。

其实,心慌背后的原因,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特别是某些被忽略的身体部位,可能正暗中影响着心脏的节奏。

心脏的跳动,并不是完全自主的,它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像跷跷板一样调节心率,让心脏在不同状态下保持合适的节奏。

交感神经让心跳加快,副交感神经让心跳放缓,如果这两者之间的平衡被打破,心脏就可能莫名其妙地乱跳。

自主神经系统的紊乱,往往和一个被忽略的器官有关——胃。

胃和心脏的距离并不远,而胃肠道的状态,会直接影响迷走神经的功能。

迷走神经是一条从大脑延伸到胃肠的神经通路,它不仅控制消化系统,还影响心脏的节律。

如果胃部胀气过多,胃壁的扩张可能会刺激迷走神经,导致心率发生变化。

有些人饭后特别容易心慌,尤其是吃得太快、吃得太撑的时候,这并不是巧合,而是因为胃在扩张时,给了迷走神经过大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加快。

有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的人群中,大约30%-40%的人会伴有不明原因的心悸,这就是胃和心脏之间的联系。

长期消化不良、胃炎、胃酸倒流的人,可能更容易出现心慌的问题。

胃酸的分泌异常,会影响钙、镁等矿物质的吸收,而这些矿物质对维持心脏的正常跳动至关重要。

镁离子尤其重要,它能帮助心脏细胞维持稳定的电信号传导,如果镁摄入不足,心脏的节律可能会变得不稳定。

有一项针对5000多人的研究发现,血镁水平低的人,发生心律不齐的概率比正常人高出25%以上。

胃的问题不仅仅会影响神经系统,它还可能通过炎症反应间接干扰心脏的功能。

胃肠道屏障受损时,某些细菌和炎症因子可能会进入血液循环,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

而慢性炎症,会让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有些人在胃部出现问题的同时,会感觉身体有种说不出的疲惫感,这可能并不仅仅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是全身炎症水平的提升,让心血管系统也受到了影响。

除了胃,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影响心慌的部位是甲状腺。

甲状腺是身体的“发动机”,它分泌的激素调节着人体的新陈代谢,而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心脏的跳动速度。

如果甲状腺功能亢进,心率就会加快,人会感觉莫名其妙的心慌,甚至在静止状态下,心跳也会比正常人快10-20次。

甲状腺问题并不总是表现得特别明显,有些人除了心慌,还会感觉手抖、怕热、情绪容易波动,但这些症状可能都很轻微,往往不会引起注意。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还可能影响交感神经的敏感性,让身体对肾上腺素的反应过度,从而引发突发性的心悸。

有研究发现,轻度甲状腺功能异常的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高出30%-40%。

除了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也可能导致心脏问题。

甲减的人心率往往较慢,但有时候也会感觉心悸、胸闷。

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导致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血液循环变慢,身体会启动补偿机制,让交感神经更加活跃,结果反而引起心跳节律的紊乱。

有些人心慌时去检查心电图,结果发现一切正常,但症状仍然持续。

这时候,就要考虑是否是甲状腺功能的问题。

甲状腺的健康状态,和体内的碘摄入量、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有关,过量摄入碘或者碘摄入不足,都可能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工作。

有些食物,比如海带、紫菜,含碘量很高,长期大量食用,可能会让甲状腺激素水平波动,影响心脏的节律。

心慌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本身有问题,很多时候,它是身体其他部位在向大脑发出的信号。

胃和甲状腺,虽然看起来和心脏没有直接联系,但它们的状态,确实可以通过神经系统、激素水平和炎症反应,影响心脏的节奏。

如果一个人长期心慌,查不出心脏的问题,是否应该先从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入手,寻找真正的原因呢?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谢佳,陈思扬,孙彤.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甲状腺结节检出现状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研究[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2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