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买美国国债是为什么

昨天晚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落地,今天早上日经指数跌幅一度接近7%,纳指期货也暴跌4%,那么问题来了,特朗普选择大幅加征关税,对全球多个国家,不管是不是盟友都开启无差别攻击,这样疯狂的政策,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实,特朗普也很无奈,他的关税政策是在经济、政治和战略层面的多重考量结果。目的应该是有以下几个:

一、经济层面的直接目标

1.减少贸易逆差

特朗普认为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如与欧盟的3000亿美元逆差)是“不公平”的体现,加征关税旨在迫使贸易伙伴降低对美出口或扩大进口美国商品,从而缩小逆差。例如,2024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额的28.3%,韩国对美汽车出口占比高达49.1%,高关税直接打击这些国家的对美出口优势。


2.保护国内产业与制造业回流

通过提高进口商品成本(如汽车、钢铁),削弱外国产品竞争力,扶持美国本土产业。例如,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加征关税,意在迫使车企将工厂迁回美国。此外,能源行业关税(如钢铝)也被视为保护国内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


3.应对财政压力与国债危机

美国国债已突破35万亿美元,政府需通过关税增加财政收入,并迫使盟友购买美债以维持美元霸权。中国抛售美债的行为加剧了美国的焦虑,因此通过关税施压盟友“输血”成为策略之一。


二、政治与选举考量

1.兑现竞选承诺以巩固选民基础

特朗普的核心支持者包括“锈带”州(如密歇根州)的蓝领工人,他们因制造业外流而失业。加征关税被包装为“拯救美国工厂”的象征性举措,旨在争取摇摆州选票。


2.转移国内矛盾与塑造强硬形象

通过将经济问题归咎于外部因素(如“中国抢走工作”),特朗普转移公众对国内通胀(2025年2月达4.3%)和社会矛盾的注意力,同时塑造“对抗不公平贸易”的强人形象。


三、战略与地缘政治博弈

1.削弱竞争对手,维持美国霸权

中国被视为最大战略对手,加征关税旨在遏制其产业升级与出口竞争力。同时,对欧盟、日韩等盟友施压,迫使其在贸易谈判、安全合作等领域让步,例如要求欧洲承担更多北约军费或支持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


2.重构全球供应链与“去中国化”

通过关税迫使企业将供应链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或美国本土。例如,沃尔玛要求中国供应商降价10%,试图将关税成本转嫁,但遭中方强硬反制,显示美国试图重塑供应链的意图。


3.应对欧洲“战略自主”趋势

欧盟近年来推动减少对美依赖,特朗普通过关税加剧美欧裂痕,试图遏制欧洲的多边主义倾向,维持美国对跨大西洋联盟的主导权。


四、特朗普的真正担忧

1.美国经济空心化与产业衰退

制造业外流导致国内就业岗位减少,中下层民众收入停滞,社会矛盾加剧。特朗普试图通过关税逆转这一趋势,但专家指出,此举可能加剧通胀并损害消费者利益,形成“不可能三角”。


2.中国崛起与美元霸权动摇

中国在制造业和科技领域的赶超威胁美国经济霸权,而抛售美债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可能动摇美元地位。关税战被视为延缓中国发展的手段。


3.盟友离心与国际信誉流失
欧盟、日韩等盟友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不满,转向多边合作或战略自主(如欧盟推动“经济独立”),削弱美国全球影响力。


五、政策争议与潜在风险

1.负和博弈与经济衰退风险

关税战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推高美国通胀(如能源设备成本上涨),可能引发经济衰退。特朗普本人也不排除这一可能性。还有,对于美国疯狂的关税政策,欧盟、中国等已采取报复性关税,例如中方对美加征力度甚至超过美方,导致美国农业、科技行业受损。长期来看,可能加速全球“去美国化”进程。

特朗普加征关税的本质是经济民族主义与地缘政治博弈的结合,其核心担忧在于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通过关税,他试图短期内提振国内产业、巩固选民支持,并遏制竞争对手;但长期来看,这种单边主义政策可能加剧全球经济分裂,反而加速美国影响力的衰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