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称,实验显示,生活在非洲大陆两侧的绿长尾猴和长尾黑颚猴虽然在350万年前就走上了不同的进化之路,但在面临危险时,它们会使用相同的词汇。
法新社5月27日报道称,当天发表在英国《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不仅说明了灵长类动物——包括人类——是如何应对威胁的,也说明了语言本身的基本构成。
生活在东非大草原上的长尾黑颚猴在发现了豹、蛇和鹰这三种主要天敌时会发出三种不同的叫声。
听到叫声但看不见天敌的猴子会根据不同的叫声做出相应的反应:有关豹子的叫声会促使它们爬上一棵树,有关蛇的叫声会促使它们立在原地一动不动,而有关鹰的叫声则会让它们一边扫视天空一边寻找藏身之所。
这就像是哨兵在喊:“别动,有一条蛇!”或“离开地面,有一只豹子!”
该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的认知伦理学实验室负责人尤莉娅·菲舍尔指出,30年前这些独特的警示叫声被发现,引发了人们对其是否为原始词汇的争论。
这也提出了其来历的问题。长尾黑颚猴的幼崽是通过模仿成年猴学习了这些叫声吗?还是这些叫声是通过基因传递的?
为了加深理解,菲舍尔及其同事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决定引进一架无人机,让它飞越绿长尾猴群落所在的上空,让它们暴露在以前从未遇到过的来自天空的潜在危险之下。”
这架无人机在约60米的空中飞越了这些毫无防备的猴子。猴子们在发现了无人机后,立即做出了反应:它们发出警报声,然后匆忙寻找掩护。
这种叫声不仅不同于对豹子或蛇的反应,而且与东非的长尾黑颚猴所发出的叫声“惊人地相似”。
菲舍尔指出:“尽管存在350万年的进化差异,呼叫结构却基本上没有变化。”
用进化生物学家的术语来说就是,警示危险的叫声得到了“高度保存”。
同样来自德国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库尔特·哈默施密特说,绿长尾猴对无人机而不是该地区其他大型鸟类做出反应的事实表明了一种细微但重要的区别。他说:“警示叫声与鹰本身无关。它似乎对应着一个更广泛的类别:‘飞行的东西’。”
为了弄清猴子从无人机飞过这一事件中学到了什么,科学家们几天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他们把一个扩音器藏在一只正在独自寻找食物的猴子旁边,并回放了无人机的声音。菲舍尔说:“听到声音后,这只猴子便抬头搜索天空。”
第二次测试显示,只需一次暴露在新威胁下就足以让猴子知道警示叫声的含义,这表明它们拥有非凡的适应能力。
研究人员推测,来自遗传的猴子叫声——及其所附带的意义——与人类的婴儿所发出的声音类似。
哈默施密特说:“当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便拥有呻吟、欢笑和哭泣等学会讲话前的先天语言能力。”
不知什么原因,人类学会了超越这些固有词汇,发出了拥有新意义的新声音。但在文化和学习的所有层面之下,属于进化心理学范畴的某些核心反应依然存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