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龙”字的构造、龙形象的来源、龙的分类以及功能等,可以读取哪些龙的文化含义呢?
首先,龙在中国古代,是造物主的化身。
在《易传》对乾卦的解读中,龙被当作天的象征。而在《周易》和《老子》的解读体系中,天是道生一的那个一,是万物之始。天是万物之始,而龙是天的象征,那么龙就成为生成万物的那个源头。中国古代还有“天一生水”的观念,而龙又是水中之长,由此更加巩固了它肇始之神的地位。
从龙对于自然现象的取象当中,雷电被视为来源之一。而雷电也被古人视为创造生命的缘起,《周易·系辞》说:“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说的就是生命来源于雷电的过程。
而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我们知道就是人首蛇身的形象,而人首蛇身其实就是人形象的龙。所以单纯从人的角度,龙也可以被视为祖先的象征。
从天象来看,龙出于东方,而龙出东方之际是万物始生的春季。春为始,龙为始,东方为始,所以龙出于东方象征着万物之始。这也是龙最重要的文化意象之一。
其次,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
从星象来看,东方青龙从龙头现于地平线开始,进入春播的季节,而当龙形潜藏于地之后,则进入秋收的季节,所以,龙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从史前时代到历史时期猪龙的形象,我们还可以看出猪在龙的构成中所占据的地位。而猪的出现,与农耕文明相辅相成。如果没有农耕文明的定居生活,以及粮食的富足,那么猪的驯化与饲养都不会成为现实。
龙的第三个文化含义是秩序意识。
从《周易》乾卦六爻六龙的井然秩序中,我们就可以读出其中成熟的秩序意识。《周易·系辞》的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而在六爻当中,你处在什么位置上,就有什么位置上对应的策略。与其说是策略,毋宁说是规则。遵守这个规则则生,违逆这个规则则亡。
其中最尊贵的位置就是第五爻的九五之尊“飞龙在天”,所以人间的帝王被称作真龙天子。而与天子相关的一切都可以冠之以“龙”,比如龙辇、龙椅、龙袍等等。
龙的第四个文化含义是进取意识。
龙所代表的秩序意识是万事万物正常运转的保障,但没有什么事物的一成不变的。所以,当你处在某一个层面时,《周易》六爻的结构告诉我们,越是处在下层,越有宽广的上升空间。所以,乾卦的象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而鲤鱼跳龙门的文化意象,正是这种激励意识的反映。即使你只是一条鱼,但只要你跳过了龙门,那么你就可以成为龙。唐宋以来的科考制度,就实现了无数学子由鱼变成龙的梦想。所以,在中国古代虽然尊卑等级是一个相对定格的存在,但作为个体的人则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实现不断地跃级。
龙的第四个文化含义是包容意识。
其实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表现在龙的形象上,就是龙的各种动物来源。《尔雅翼》中列举了鹿、驼、鬼、蛇、蜃、鱼、鹰、虎、牛九种动物,我们还分析了鳄鱼、蜥蜴、猪这些动物,甚至有学者认为还有熊、马等动物,这些动物应该象征了不同部落的图腾崇拜。而把这些动物统一到一条龙的身上,正是这些不同的部落不断融合的结果。
所以,华夏民族是一个包容性极强的民族,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后来的历史时期。
龙出东方。
而东方这片古老的土地创造出来的龙以及“龙”字,呈现出这里的先民天人合一的精神、 神奇的想象力,以及博大包容的胸怀。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