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Starbucks)自1971年成立至今,成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霍华德·舒尔茨也被誉为“咖啡业的乔布斯”,是星巴克的董事长CEO。这个已经66岁的男人,保持着典型的巨蟹座男人的特色:保持运动、生活自律、重视家庭、工作细致、井井有条。但是,舒尔茨的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他也经历了无比艰难的人生时光才成就如今的商业奇迹。
舒尔茨的性格特点关键词第一个是敢拼会做。他自创意式每日咖啡连锁店,越做越成功,拿这笔钱他和其他合伙人竟然又回来一起买下当时依旧很小的星巴克,并把星巴克做成全球咖啡巨头。可见他有种面对困难障碍从不退缩的精神,翻过去、跳过去、甚至拆了墙也要过去。
第二个是善用人性的优点。由于亲历童年的困苦,他更懂得希望和尊严可贵,时刻不忘社会责任,并把这个信条上升到企业的核心价值。
第三个词是:严格细致。舒尔茨十分在意咖啡的标准化口感,为保证品质,他禁止门店使用头天剩下的奶。为此星巴克每天都要把价值数百万美元的剩牛奶倒掉,后来他发动员工找到解决方法。
舒尔茨如何把传统的小生意做成跨国企业?准确地说,舒尔茨不是创造了星巴克,而是发现了星巴克。在舒尔茨发现它之前,星巴克就已经存在了10年,并且和大多数咖啡馆一样,出自三个文艺青年之手。
1981年,当时舒尔茨正在一家主营厨房设备和家居用品的瑞典公司上班,是一名领着高薪的职业经理人。这个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极度贫困家庭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仅用6年,就凭借聪明的头脑和出众的口才,过上了好日子。
当时舒尔茨所在的公司卖一种特殊的咖啡研磨机,这种机器在欧洲有市场,美国人则不太会用。有一天,舒尔茨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事儿,在西雅图有一个小零售商订购了大批这种咖啡研磨机,其数量甚至超过了梅西百货。
他们要用这些研磨机干什么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舒尔茨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在西雅图有个只有4家店铺的咖啡专卖店叫星巴克。
在西雅图星巴克的门店里,舒尔茨喝到了生平喝过的最好的咖啡,还参观了星巴克的烘焙工场,他们选用来自全世界的最好的咖啡豆,用独特的手工烘焙工艺,让咖啡呈现出最好的味道,并且教客户如何在家中研磨、煮制咖啡。
在舒尔茨看来,戈登他们怀里抱着一只能下金蛋的鸡,却不想让它下蛋,只想当宠物养着玩玩,这可把舒尔茨急坏了。他立刻提出想加入星巴克团队,负责市场营销和开拓海外零售店,并愿意降低工资,但前提是获得股份,完成从一个打工者到老板的身份转变。
舒尔茨一开始就把目标设定在要在全美开星巴克的分店,还要把店开到加拿大去,这个念头把那几个文艺青年吓坏了,他们因此拒绝了舒尔茨,觉得他的想法与他们的企业文化不符,不知道这个聪明的纽约人要把星巴克弄成什么样子。但最终,舒尔茨还是说服了他们。
1984年,舒尔茨在一家星巴克门店里第一次卖起了浓缩咖啡,立刻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成功却引起了两位文艺创始人的不安,由于经营理念的分歧,舒尔茨一度不得不离开星巴克独立创业。但最终他的企业收购了星巴克,舒尔茨重新成为星巴克的老板,并带领它获得了新生。
舒尔茨的创业密码第一条赢家密码关键在于发现机会,并不顾一切地去把握机会。从文艺小清新中发现商业潜力,重新定义传统行业,面对质疑从不动摇。创业时不要瞧不起传统行业,甚至是那些传统的不赚钱的行业,它们同样可能蕴含着无限商机。
第二条赢家密码是重视员工感受,给员工尊严感。对于餐饮及零售业而言,员工的投入和热忱,是赢得源源不断的客流的关键。在舒尔茨看来,员工的激情和贡献是星巴克的第一竞争优势。
霍华德·舒尔茨在《将心注入,一杯咖啡成就星巴克传奇》一书中写道,他写作的目的是想告诉读者,自己如何在过往的经历中学到关于经营企业与生活的重要课程。并希望这本书能够让人们重新振奋起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即使遭人讥笑也无所畏惧。
《环球人物》联合喜马拉雅FM,聚焦20位颠覆商业世界规则的传奇人物,解密世界名企成功基因。互联网、金融、实业、传媒四大行业专家领衔解读。呈现系统经典的商学实战课,商业案例源自权威商业传记书单,从纽约时报十大好书、亚马逊年度好书等排行榜中严挑细选,帮你挖掘人物背后的商业逻辑,提炼商业思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