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动物们少量家族成员一览
一种黄色的钙质海绵
被分离出的Homoscleromorpha
海绵块切面图
贵州始杯海绵化石(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它们虽然很古老,但数亿年来却与“进化”搭不上边,与其他多细胞动物相比,它们的外皮层构造、营养吸收以及胚胎发育等方面都非常原始,几乎只比原始动物强了一丢丢。因此动物学家一致认为海绵自成一脉,且在系统树上位置最低,为了区分,将其称为“侧生动物”,其他多细胞动物则叫做“后生动物”(是动物界除原生动物门以外的所有多细胞动物门类的总称)。
海绵幼体时期如同浮游动物一般随波逐流,只有当接触到岩石、珊瑚、贝类以及其他外物的时候,才会附着在上面,然后一直待在这里。
海绵的形状也千奇百怪,有的像瓶子,有的像壶,有的像盘子,还有的干脆长成了一大块儿,这是由于海绵附着的外物不同以及生长方向不同所导致的,但它们的基本构造都是囊状,其一端附在外物上,另一端则有一个大的开孔,叫作流出孔。囊体中央有一个大空腔叫水管腔或中央腔,体表则有许多小孔,也就是流入孔。
寻常海绵纲中形状不一的海绵
在海洋中,海水由流入孔进入到水管腔,然后再经由流出孔排出体外,这套水流的路线也被称为“管道系统”。不过,海绵的身上虽然全是“孔”,但水不会自己流入流出,必须要有一股压力来推动水流朝着一个方向运动,而这一工作由海绵中的领鞭毛细胞担任。
箭头表示水流方向,从a口进入,b口流出
其中,领鞭毛细胞的领具有伸缩能力,可以带动鞭毛一起运动,最快时可达到1秒内振幅1.2毫米,从而产生压力,使水不断地流入和流出。
此外,由于海绵一般固定在一处不动,这套系统其实也相当于海绵的进食系统,水流中带进的食物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和有机物的碎屑等。绝大部分食物都被领鞭毛细胞裹挟吞食,形成食细胞再次进行消化和吸收。
由于全世界海绵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海绵就像一个个宝库等待着科学家们去探索,比如谁能想到岩石海绵内部藏着一座动物骨骼筑成的“巴黎圣母院”;沐浴角骨海绵柔软的骨针可制成软垫或清洁工具;淡水海绵中可能暗藏着神经细胞的起源......谁能知道下一块海绵中又隐藏着什么样的惊喜。
主要参考来源:
图片皆来源于网络
排版 | 萝卜娟
审核 | 六朵、苍翼蝴蝶、淡定珠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