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要奉献

跟朋友吃饭争着付钱,跟爱人相处争着买礼物....在与父母、爱人、朋友、同事相处过程中,你会不会有这种不付出就不舒服不自在的焦躁感?或者是当父母、爱人给你买了件衣服或其他礼物,你会不知所措甚至是愤怒?


对此,不仅不要把这种心理当做是一种负担或认为是心理疾病,更应该恭喜你自己,因为你是个善解人意,很乐意为他人奉献,能感觉到你很为他人着想,很考虑他的感受和情绪,从而把自己的感受内化。研究上,把这种心理称作为奉献型人格。

奉献型人格就是喜欢帮助人,积极主动,慷慨大方,但是时常忽略了自己的需要;在他们的世界中,满足别人比满足自己更重要,通过满足别人的需要,自己也能获得满足感。最简单的例子,在公交车上经常给别人让座,但是特别希望对方说“谢谢”,如果对方没有说,那么会感到非常失望以及生气。

奉献型人格的人常常给人一种无欲无求,与世无争的感觉,嘴上经常说“无所谓”“怎么都行”,其实内心戏很足,暗藏着一种“你必须要重视我”的潜台词,但是从来不说出来。奉献型人格的人不适合当领导,因为他们不善于独当一面,果断决策,只适合执行别人定好的政策,做一些支持和配合的工作。


第一个原因是,你从小成长的环境是非常偏见的。比方说重男轻女非常严重,就说你父母对你的爱,对你的关注不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而是因为你很乖、你很听话、你很顺从、你很帮助父母干活。那么渐渐地你就会习惯性的,用这种付出的方式,去换取别人对你的关注。结果你进入婚姻之后,你也始终会有这样的心态,想想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只有为家庭去操劳,我把这些家务活都揽下来,那么我老公才会认可我。

第二个原因,你在付出的过程中,其实投射了自己的需求。我举个例子,我有位朋友跟我讲她,说她一年365天,每天都会起很早为老公和孩子准备早餐,结果这个时间一长这父子俩还不买账。他老公直接讲她:你把自己搞那么累干嘛?你早上多睡会儿不行?孩子更是有非常多的抱怨说:妈,你就不能让我在外面的早餐店吃。那我这位学员他就觉得很委屈,我天天为你们这么做饭,我不是就想让你们吃得健康一点,你们早上可以省一点时间,怎么我还有错了?


你看大家可以想一想,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有热气腾腾的早餐,这个需求究竟是谁的?好像并不是这父子俩的。后来我深入的,跟她聊完之后我才知道,其实她内心里面特别希望得到,这样的一种关注和关心,所以其实这一种付出是为了满足内心里面那个,没有被关心过的自己。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