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蓉)本周是世界青光眼周,厦门市中医院眼科医生提醒市民,要是突然出现大块区域看不到,要警惕青光眼。40岁以后应对眼部进行定期检查,尽早发现隐匿性眼病。
上周六下午,来自翔安的黄先生突然发现右眼有一大片区域看不见了,他打电话咨询医生亲戚,对方告诉他有可能是视网膜脱落了。他赶紧挂了厦门市中医院眼科的急诊,值班医生钟瑞生给他检查了眼压和眼底后,排除了视网膜脱落,但发现他的眼压很高,达到了38.5mmHg。钟瑞生详细询问了黄先生的病史,黄先生回忆,其实自己在半年前就感觉右眼有些看不清了,只是没有任何不舒服就没去管它。经过初步排除,钟瑞生诊断他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力能不能恢复还不能确定。
本周是世界青光眼周。钟瑞生介绍,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 是由于病理性眼压(眼球内压力)升高,导致视神经损害及视野缺损的一组疾病。青光眼具有隐匿性,早期自己难以察觉,被称为“视力小偷”。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青光眼致盲的关键,他提醒广大市民朋友,40岁以后都应该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压及眼底检查,尽早发现一些隐匿性眼病。
目前,青光眼筛查项目主要有以下四种:
1.视力、眼压测量、眼底检查。
2.视野检查:是诊断青光眼的“金标准”,但是视野的异常通常出现得比较晚。
3.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检查:目前主要采用OCT检查,可以客观地判断视神经损伤情况。
4.房角检查:判断房角放开或者关闭。
生活中如何自测眼压?钟瑞生建议,正常情况下,眼球硬度与鼻尖硬度相似,若眼球摸起来比鼻尖硬,可能眼压偏高,需尽快就医。
作者:刘蓉
来源: 厦门日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