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为什么会长头皮

头皮上长疙瘩,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拿起梳子,轻轻一梳,突然“哎哟”一声,头皮上的“痘痘”被碰到,疼得像是被针扎了一样,还可能挤出一些脓血混合物,简直让人不敢回想。可你知道吗?这看似不起眼的小痘痘,说不定是个危险的“炸弹”!

长沙的王女士就亲身经历了一场头皮上的“危机”。那天晚上,她像往常一样早早洗漱完毕准备休息。她刚躺下,后脑勺突然传来一阵钻心的疼痛,就像是有根针狠狠地扎进了脑袋,瞬间睡意全无。她下意识地用手一摸,发现头皮上长了个小疙瘩。王女士心想,这不就是个普通的小痘痘嘛,以前也长过,挤挤就好了。


她按照往常的“经验”,用力把疙瘩里面的脓水挤了出来,心想过两天应该就能好。可没想到,这次的痘痘好像“不按套路出牌”。几天后,那个小痘痘不仅没有消散,反而发炎肿了起来,周围的一块头皮都变得红红的、硬硬的,疼得王女士只能侧着身子睡觉。她赶紧吃了一颗消炎药,可出乎意料的是,后脑勺上的肿块不仅没有好转,反而还在持续变大。这下王女士慌了神,赶紧在第二天一早就往医院跑。

到了医院,接诊的是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顾湘琪。顾医生仔细检查后发现,王女士的后脑勺上长了一个直径长达10厘米的头皮脓肿,差不多有成年女性拳头那么大,还正冒着黄色的脓液。经过一番研讨,神经外科团队决定为王女士进行头皮脓肿切开引流术。手术切开后,大量黄色脓液涌了出来。取样检查后发现,这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

医生解释说,王女士后脑勺上长的根本不是普通的痘痘,而是一种叫“疖”的东西。疖是一种发生在毛囊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性脓性炎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疼痛、肿胀,肿块里还包着黄色脓液。幸亏王女士就医及时,否则要是再拖延下去,她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和全身不适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脓毒血症或全身化脓性感染,危及生命。


王女士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头皮上的疙瘩可千万不能大意,更不能随意去挤!那么,为什么我们的头皮会长“疙瘩”呢?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头皮长疙瘩,到底是咋回事?

王女士的经历虽然比较少见,但她的故事提醒我们,长痘可不是小事。其实,头皮长疙瘩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皮肤疾病:

毛囊炎,就像是头皮上的“小火山”,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它会在头皮上形成红色的丘疹或脓包,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火山口”,随时可能爆发。

脂溢性皮炎,多发生在油性头皮上。发病时,头皮会出现边界清晰、略微发红的暗红色斑片,就像头皮上的一块“红地毯”,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脱发症状。


还有银屑病,也就是俗称的牛皮癣。这是一种免疫异常导致的慢性增生性皮肤病。患者头皮上通常会出现沿着发际线的红色丘疹、斑块,就像头皮上的一道“红色防线”。

头皮长“痘”,咋办?

头皮长疙瘩发痒,想用手抠是很自然的反应,但这种做法却暗藏风险。人的手指甲里藏着大量细菌,抠破头皮很容易引发感染。长沙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罗勇勇提醒大家,头面部的痘痘千万不能随意挤,尤其是危险三角区。要是不小心挤压了,可能会引发海绵窦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进而导致颅内感染,那可就麻烦大了!

不过,要是自行涂药膏后仍未好转,甚至病情加重,出现肿块增大、痘痘增多的情况,那可就得立即就医了。

日常呵护头皮,从这些小事做起

俗话说,防范于未然。想要让头皮远离痘痘的“袭击”,就得从日常做起。


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是关键。高糖、重油、高GI饮食就像是给头皮“添乱”的帮凶,会刺激皮脂分泌,损害头皮健康。所以,日常要尽量减少糖分与乳制品的摄入。在作息方面,少熬夜、早睡早起,规律作息,就像给头皮设定一个健康的“生物钟”。

正确洗头,保持卫生也很重要。头皮卫生与头皮健康直接相关,头皮清洁到位,致痘风险便会大大降低。一般来说,建议1-4天洗一次头,就像是给头皮做一次“清洁SPA”。

自我减压,保持愉悦同样不能忽视。压力大、易焦虑的人群是痘痘的高发群体。平日里要主动释放压力,排解不良情绪,愉悦心情,保持良好心态,就像是给头皮营造一个“舒适的小窝”。

朋友们,头皮长痘可不是小事,出现异常痘痘一定要及时就医,千万别拖延!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头皮长痘痘的情况呢?或者有没有什么护头皮的小妙招?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经验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均是来源于用户投稿和互联网及文摘转载整编而成,不代表本站观点,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其著作权各归其原作者或其出版社所有。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在线联系站长,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